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2006年特级品綠大樹 (編號430) (售完)


2006年特级品綠大樹 
Line:0919685435
http://kuoleang94.blogspot.com/2018/07/2006-430-15001-910017.html



“回甘”是什麼?茶湯為什麼能苦盡甘來?
愛喝茶的朋友們在飲用茶的過程中,發現許多茶在飲用時略帶苦澀味。好茶,其中之一在於苦後能否回甘?不同茶葉因其呈味成分的種類、含量、比例的不同,其所表現出來的滋味也不同。
其實,茶葉的滋味是一種多味的協調綜合體。茶葉呈味物質主要是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茶黃素、茶紅素等)、氨基酸、咖啡鹼、可溶性糖類、有機酸、水溶性蛋白質及芳香油等物質。不同茶類裡這些物質的種類、含量及比例的不同和改變,都會深刻地影響著茶湯的滋味。 
回甘是澀感轉化的結果茶湯的苦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質是咖啡因和茶單寧。茶湯的澀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質是茶單寧。咖啡因的苦是不會長留舌本、很快就能化掉,這種苦味是“回甘”的基礎。當呈苦味物質不再長留舌本,化掉時就可導致味感改變出現味感呈現回甘。茶湯的澀感是因為茶湯含有茶單寧成份,茶單寧具有收斂作用,能使口腔單細胞菌類的蛋白質凝固,進而使口腔局部肌肉收斂。當茶單寧苦澀味化掉時收斂性轉化,口腔局部肌肉開始恢復就呈現生津的感覺。如果茶單寧的收斂性過強,濃烈的澀對味蕾刺激性很強,會長留舌本讓人反感,經常澀伴隨著苦讓人難受,這種苦澀主要是茶葉加工過程的不當形成的,這種苦澀對茶來講就是一種很大的缺陷。
茶湯中主要呈味物質有氨基酸、生物鹼和茶多酚,三種呈味物質的含量不同就導致了整體口感的差異。而茶湯的苦澀與回甘、生津是相生相伴的,保持相生相剋的動態平衡。
我們喝茶是無從判定氨基酸、生物鹼和茶多酚三種呈味物質的含量,更無從判定這三種呈味物質的含量應當遵循的比例,一般都是根據個人口感感官評定。
如果入口有苦,苦要個人口感可以接受,並且苦不長留舌本能夠化掉後回甘;如果入口有澀,澀不可上齶不可掛齒不可黏唇,並且澀不長留舌本能夠轉化後生津。通常所說的個人口感實際上是個人主觀感受,是味覺、嗅覺、觸覺對茶湯產生的各種刺激所形成的綜合的主觀感受。所以茶也因人而異。
茶湯中有一些有可能造成“回甘”的成分:
1.茶多酚和總糖:研究表明茶湯苦味與回甘滋味具有顯著正相關,兩者相輔相成;茶多酚和總糖含量與茶湯回甘滋味強度具有顯著正相關,說明在一定濃度範圍內,茶多酚和總糖都有助於提高茶湯的回甘滋味強度。例如普洱生茶一般茶多酚含量較高,回甘明顯,這對此也是一種佐證。
2.黃酮:黃酮可以產生“回甘”。橄欖的苦味來源是因它含有特殊的化學成分:如橄欖苦苷、黃酮和多酚類化合物,其中黃酮類含量較其它食物都高。苦瓜中的苦味物質是苦瓜皂苷和苦瓜苷;苦丁茶中的苦味物質也是苷類和少量的黃酮類。苷類物質只表現出苦味,所以吃苦瓜時只覺有苦味,回甘的感覺幾乎沒有。黃酮的味覺表現非常特別,初入口時表現出苦澀味,一段時間後卻可感覺到一種自然的甜味。橄欖所含的黃酮就是其能回甘的主要原因,而且黃酮含量越高,回甘就越明顯,氣味越醇厚。茶葉中的黃酮類約為乾物質的3%-4%。但黃酮回甘的機理目前尚在研究中,並不十分清楚。
3.有機酸:茶中的有機酸會刺激唾液腺進行分泌以產生“生津回甘”的感覺。茶葉中有機酸種類較多,含量為乾物質總量的3%左右。茶葉中的有機酸多為游離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過程中還會形成其它有機酸。在茶葉的萎凋及做青過程中,有機酸的含量會增加。所以品飲烏龍茶更容易感受到持久的回甘,而經過適當攤放的綠茶,也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回甘。
4.糖類:茶湯中含有多糖類,這些多糖類本身沒有甜味,但具有一定的粘度,所以在口腔中會有所滯留。而唾液裡面含有唾液澱粉酶,可以催化澱粉水分解為麥芽糖,而麥芽糖具有甜味。酶類分解多糖需要一定的時間,這種反應時間差造成了一種“回甘”的感受。

 “甘醇”、“甘”、“回甘”這類詞語總是用來表達高檔的茶葉的品質。從品飲樂趣而言,醇厚、鮮爽、不苦不澀的茶味最能讓人產生愉悅的情緒,但對不少愛喝茶的老茶客而言,能“苦盡甘來”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雖然目前對於“回甘”的機理尚不清楚,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在品茶時對於“苦盡甘來”的追求——這是因為,茶亦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4年易武一扇磨(編號727)

2024年易武一扇磨 海拔:1180米~1520米氣溫:年平均氣溫18℃ 茶湯入口油潤甘甜,在飽滿和細膩中轉化融合,隨即生津與回甘,觸感集中在口腔前半段和上顎,野放氣韻足,喉韻悠長👍🏻 https://kuoleang94.blogspot.com/2024/04/2024...